Sitemap
京都议定书碳信用机制“误增”6亿吨碳排放
标签:
作者:管理员   文章来源:人民网   2015-08-31     返回列表 点击查看评论 评论( 阅读(
摘要:

  斯德哥尔摩环境研究院日前在《自然气候变化》杂志上发布报告称,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联合履约”机制下,导致了近6亿吨的二氧化碳错误排放增量,关键的碳抵消机制正被滥用,其中四分之三的碳配额都缺乏环境的系统完整性。联合国官员也对此进行了确认。


  《卫报》报道称,根据该报告,“联合履约”系统中只有六分之一的大型项目种类具有减排效应,预计有80%的“联合履约”项目的环境质量偏低。


  “联合履约”是《京都议定书》中三种碳抵消机制之一(另外两种是排放交易机制、清洁发展机制)。该机制将8.7亿个减排单位欧盟排放配额分配给前苏联国家和华沙条约国家,这部分配额占联合国认可排放配额的近三分之一。


  报告作者之一格拉迪斯·哲哲林表示:“许多项目都未遵守‘联合履约’的‘额外性’要求,此外一些项目是否真实存在也存在疑问。”


  《卫报》援引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联合国资深官员的话,称本报告研究深入且正确性很高,就在2013年4月欧盟禁止在其排放交易系统内买卖一例工业气体骗局的配额后,联合履约机制就一直受困于俄罗斯和乌克兰的能源问题。该官员表示:“这就好比对欧盟说‘你们禁止我们的配额,我们就冲击你的市场’。”


  《卫报》称,俄罗斯和乌克兰是“联合履约”体系的两大受益者。该机制允许俄乌两国交易“证明”已实施的减排单位(ERUs),来换取发达国家排放企业的分配数量单位配额(AAUs)。但在“轨道1”体系中,各国只需自行核实减排,而无需《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监督,而该体系涵盖了近97%的联合履约项目。事实上,苏联解体后东欧国家的碳配额供给过剩,但这还发生在其工业崩溃之前。


  减排单位(Emission Reduction Unit,ERU)是根据《京都议定书》项下的联合履约机制所发放的碳减排单位。每一ERU代表1吨二氧化碳当量(1tCO2e)的减排。分配数量单位或配量单位(AAU)是指按照《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3/CMP.1号决定(分配数量的核算方式)附件的有关规定发放的单位,每一分配数量单位等于一公吨二氧化碳当量。


  据《卫报》报道,联合国消息来源称,“决定用这些无效碳配额大量冲击欧盟碳市场,部分是由于有些国家感觉没有得到合适的赔偿。在政局不稳国家或者存在重大腐败结构的国家,给予免费资源或者补贴而没有恰当的监督机制的话,就会造成这样的后果。”


  今年年底的巴黎气候峰会上,各国可能会详细讨论此事。欧盟将在会上大力推动基于市场机制下的监管脱离《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约束。而联合国机构将会更倾向于改革后的“轨道2”体系,这一体系中已经制定有监管机制。


  本次报告的另一位作者安雅·库尔莫斯表示,这件事对欧盟排放交易计划的影响深刻。她说:“欧盟排放交易系统中使用了近三分之二的‘联合履约’配额,因此,‘联合履约’项目整体低劣的质量可能已经对欧盟减少4亿吨二氧化碳排放的目标有所影响,而这是欧盟排放交易计划2013到2020年要求的减排总量的三分之一。”


  报告称,超过四分之一的“联合履约”碳配额都进入了阻止煤堆自燃的项目中,而这些项目大部分来自乌克兰。乌克兰预计这种废物能产生大约30%的煤炭,但这种估计“非常不现实”,而且可能导致大规模的过度发放配额。(森林编译)



上一篇: 50多个国家已递交国家自主减排贡献方案
下一篇: 2014年林业应对气候变化政策与行动白皮书

返回列表
文章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验证码: 提交评论

今日热点
MORE +
发改委气候司谢极谈碳市场:服务于减碳 而…
紧跟政策引领,把握林业碳汇产业发展机遇
【绿石碳视野】企业碳管理案例分析(七)
【绿石碳视野】企业碳管理案例分析(五)
【绿石碳视野】企业碳管理案例分析(三)
【绿石碳视野】企业碳管理案例分析(二)
头条推荐
MORE +
上海碳交易履约工作顺利完成
  为进一步加强碳排放控制与管理,上海市在试…
福建碳市场首个履约期将于6月30…
  记者从省发改委了解到,福建省碳市场自去年1…
广东碳排放配额履约工作顺利完成…
  根据《广东省碳排放管理试行办法》(广东省…
发改委气候司谢极谈碳市场:服务…
  “第八届地坛论坛”在北京举行。国家发展和…
美加州州长力挺《巴黎协定》 已…
  美国总统特朗普6月1日宣布退出《巴黎协定》…
广东:珠三角3年内建成国家森林…
森林城市群建设时间表出台  参与《规划》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