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DavidLeoVeksler
中英联合研究勾勒中国基础设施在面临气候变化时的脆弱程度。
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代表着中国已建成了大量的基础设施。自1992年以来,中国在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已占到其国内生产总值(GDP)的8.5%。如今,中国基础设施总量已达到GDP的71%,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大部分基础设施都极易受到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影响(中国自古以来就旱涝灾害频繁)。据中国水利部称,仅2011年一年,受洪涝灾害影响,就有28条铁路线路中断,21961条道路瘫痪,49个机场停飞,此外还有8516条输电线路中止供电。
截至2013年,中国已超过美国和欧洲,成为世界最大的基础设施投资国。由于气候变化对自然灾害的分布和频率有着双重影响,目前的工程项目将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
确定中国基础设施热点区域
作为世界最大的基础设施投资国,在规划和落实2015年底达成的巴黎气候协议的相关适应性措施上,中国做了大量工作。其《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也的确将基础设施部门放在了首位,并呼吁建立一个更系统的风险评估体系。
然而,这并非易事。中国基础设施体系非常庞大复杂,很难厘清。此外,气候变化也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即使有可能确切地获知自然灾害发生频率和分布范围的变化情况,这个过程中也将遇到难以想象的困难。
牛津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迈出了探寻答案的第一步。为了了解气候变化将对中国的基础设施造成哪些潜在影响,两校合作开展了一个研究项目,建立了一套包括能源、交通、水利、垃圾管理、信息与通讯技术(ICT)等基础设施的模型。
他们引入了一个叫做“基础设施临界热点”的概念,这个概念表示一个关键基础设施富集的地理地带,其界定是由直接或间接使用基础设施的用户人数决定的。
图表显示了中国基础设施热点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江苏、上海和浙江。这些地区很大程度上将受到气候变化的潜在影响。
基础设施受气候变化潜在影响的脆弱地区,红色区域表示最脆弱地区。图片来源:科研论文《受洪涝灾害和旱灾影响的中国基础设施体系空间分布》,发表于《自然灾害》杂志。
数以百万计民众面临风险
以上基础设施热点区域通过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体现了中国面对气候变化影响的潜在脆弱性。
通过应用先进的水文模型,研究人员研究了,由于气候变化,这些地区受洪涝灾害和旱灾影响的程度。
在洪涝方面,他们发现安徽、北京、广东、河北、河南、江苏、辽宁、山东、上海、天津、浙江以及这些地区的66个城市的基础设施资产都极易受到洪水冲击。这些基础设施受洪水影响而被迫中断服务将导致1.03亿人口受到波及。
另一方面,干旱导致的水资源供应短缺或将导致能源生产中断,将有六百万居民用电受到影响。从分布上看,内蒙古南部、山东、山西、河北、河南北部、北京、天津、江苏西南部以及这些地区的99个城市面临的风险最大。
这对人们来说意味着什么?
对居住在其中某个“基础设施热点地区”的人们来说,由于气候变化加剧了自然灾害,其所在地区的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服务将面临危机。这就意味着,停电、交通拥堵、供水紧张等情况将更加严峻。水电价格上涨,出行将受到限制。
认识到这些危机后,中国政府坚定不移地采取措施缓解与适应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
中国不仅在其国家自主贡献预案中制定了严格的减排政策及措施,还制定了强有力的适应策略,其中包括提升灾情预警机制,对新的基础设施项目设定更高工程标准并要求建立全面的气候变化风险评估体系。
![]() |
发改委气候司谢极谈碳市场:服务于减碳 而… |
![]() |
紧跟政策引领,把握林业碳汇产业发展机遇 |
![]() |
【绿石碳视野】企业碳管理案例分析(七) |
![]() |
【绿石碳视野】企业碳管理案例分析(五) |
![]() |
【绿石碳视野】企业碳管理案例分析(三) |
![]() |
【绿石碳视野】企业碳管理案例分析(二) |
![]() |
上海碳交易履约工作顺利完成 |
为进一步加强碳排放控制与管理,上海市在试… |
![]() |
福建碳市场首个履约期将于6月30… |
记者从省发改委了解到,福建省碳市场自去年1… |
![]() |
广东碳排放配额履约工作顺利完成… |
根据《广东省碳排放管理试行办法》(广东省… |
![]() |
发改委气候司谢极谈碳市场:服务… |
“第八届地坛论坛”在北京举行。国家发展和… |
![]() |
美加州州长力挺《巴黎协定》 已… |
美国总统特朗普6月1日宣布退出《巴黎协定》… |
![]() |
广东:珠三角3年内建成国家森林… |
森林城市群建设时间表出台 参与《规划》制定… |